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一套地面核爆炸场景(城市、沙漠),并在物理引擎中模拟核爆炸发生的全部过程。利用次时代建模高写实度的优势,结合各种特效来表现核爆炸发生时的蘑菇云形成、高温气浪、冲击波、强光、核辐射等特征。同时模拟出不同量级TNT当量的核爆炸效果。


模拟某处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一座虚拟核电站并还原内部的核能反应炉,通过特效的方式表现核能反应炉发生核熔毁故障的过程,并模拟出核辐射的扩散方式和波及范围。结合文字或音频的方式介绍核泄漏的主要危害。
通过三维建模的方式搭建虚拟的核防御工事场景,体验者在场景内可通过工事、地形和地物进行隐蔽,体验者可选择各种坚固、耐热的材料进行保护遮罩,同时体验者需在场景中进行电子设备防电磁脉冲措施的训练。
制作专业的核防护器材模型,并搭建VR虚拟器材库(包括穿戴器材、检测器材、特种车辆等),所有的重点器材都可以在系统中进行结构拆解,满足体验者对专业器材的防护原理、操作规范、维护原则等知识点进行系统性的学习,加深印象,为实战打下基础。
核事故发生后需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人员活动地区进行辐射侦查和人员搜救。首先让体验者在VR虚拟器材库中进行个人防护器材和救援器材的选择,装备好合适的器材后,体验者对救援地点的情况进行评估判断,选择出合适的机动方式和路线,体验者通过操作驾驶(车辆、飞机、船)等方式前往目的地。系统自动对体验者操作进行考核评分,同时进行误操分析,达到学习→体验→总结的目的。

体验者进入VR虚拟核事故沾染区场景,及时穿戴个人防护设备,通过模拟GIS地图定位的方式,迅速制定搜救路线,需在系统规定的时间内抵达所有的搜救点,完成搜救任务。体验者可采用步行或操控车辆的方式在沾染区场景内自由移动,搜救任务包含:伤员运输、心肺复苏、伤员包扎、止血等项目,如在规定时间内未能完成搜救则任务失败。系统支持多人协同功能,救援任务可由2个及以上的体验者同时进入一个场景进行合作,系统会进行自动评分,无论任务成功或失败,系统都会进行重要知识点总结,辅助提高救援救治水平,降低和减轻实战中的伤亡程度。


到达核事故现场
穿戴防护设备

GIS 定位 制定路线


核事故产生的放射性物质会通过呼吸吸入、皮肤伤口及消化道吸收进入体内,引起内辐射,Y辐射会穿透一定距离被机体吸收,使人受到外照射伤害,因此核事故发生后对沾染人员进行迅速处置至关重要。体验者可在VR虚拟场景内对从沾染区营救出的人员按照正确流程进行检查和消洗,并对消洗后的人员进行核辐射检测,人员洗消完毕后,体验者还需对设备、车辆进行消洗处理,整个核辐射沾染处置流程都可支持多人协同操作,同时由系统自动考核评分。


伤员洗消

GIS 定位
制定路线

车辆洗消

设备洗消

污染区洗消
核辐射检测